|
||||
详细介绍 | ||||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引导形成城市的都市经济、楼宇经济,市县的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及创业基地,农村及山区的特色经济为主要发展趋势的布局特点。 太原、大同等中心城市,要创新中小企业产业布局形式。对部分城区破产企业原有土地进行收购、整理和开发,规划、建设“都市产业园区”,吸引、承载创业或再就业。积极发展各种各样的形式的“楼宇经济”,既要大力推动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集研发、设计、生产、装配于一楼的“楼宇经济”;又要采取政府建设、廉价出租或对商业公寓政府补助租金的形式吸引成百上千创业者集于一楼进行创业、兴业。 从实际出发,一县一策、一城一策,优化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区域功能,加强产业集聚发展,充分的发挥中小企业集聚效应。围绕全省产业布局,抓好现有县域产业园区的规范、完善和提升,进一步搞好县域新设园区的布局、规划和建设,完善园区综合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大力实施中小企业“一县一园”战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土地置换等多种途径,推动县域老企业异地搬迁、入园发展,指导协调新办企业入园兴业,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一县一园或一县多园目标。重点培育支持一批行业集中度高、县域特色明显、带动辐射能力强的产值超百亿元园区。 农村及山区要立足当地资源,紧紧围绕粮、畜、果、蔬四大主流产品,全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劳务经济和庭院经济,构建以中南部为龙头,北部和东西两山竞相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2.促进产业转型,构建富有特色的产业体系。 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起的产业规模化的要求,抓住煤炭等资源整合的时机,积极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和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产业体系。 (1)加快壮大优势产业 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以技术进步和品牌塑造为重点,突出创新引领,强化联合协作,推进集聚发展,努力促进优势产业成长壮大。 做强装备制造业。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以主机为引领、配件为重点,推进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和重组,重点发展汽车和汽车配件、铁路装备、煤矿机械,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节能环保装备等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帮助山西成功淮海发动机公司年产30万辆汽车和60万台发动机、中远机械制造公司高速列车刹车盘、交城华田公司年产600套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叶轮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 推进建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积极地推进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追求绿色GDP的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重点推进山西华鹏公司年产10万吨铝塑型材、长治县康泰科技公司年产1万吨玻璃钢拉挤型材、垣曲县国泰矿业公司年产5万吨耐磨陶瓷复合管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提升铝镁合金深加工产业。着力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产品所需的铝镁合金压铸件及其深加工产品。重点支持河津市龙门铝业公司电解铝10万吨普铝液技改、永济广海铝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铝型材加工、山西银光华盛镁业公司年产8万吨镁及镁合金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提升医药工业。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围绕太原、晋中、长治、运城、大同五个医药工业园区,全力发展原料药、抗生素药、中草药制剂和保健食品。重点支持山西振东制药公司年产100亿片中西药生产线、盐湖区石药银湖制药公司年产4亿瓶软包装大容量注射剂、海南腾瑞制药潞城分厂年产10亿片中西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支持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抓手,依托丰富食品加工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公司集团,重点发展酒、食醋、小杂粮等特色食品业。全力推进长治市黎都食品公司年产10000吨腊驴肉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2)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以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采取扶持政策,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我省新兴起的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培育发展永磁材料产业。培育发展微特电机、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磁钢、核磁共振磁钢、空调压缩电机磁钢、电子通讯器件、磁力机械(磁力泵、磁性阀)等产品。重点支持山西易通环能科技公司年产1000万台永磁电机、山西汇镪磁性材料制作公司年产9000吨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运城恒磁科技公司年产1万吨高性能烧结稀土材料钕铁硼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扶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以单晶硅、多晶硅、铜铟镓硒、锑化镉为基础的光伏发电产业。积极支持山西乐百利特科技公司大功率LED芯片、利嘉实业公司200万㎡太阳能电池板、晋城硕阳光电公司350MW太阳能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引导发展旅游商贸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旅游企业走品牌之路,全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特色文化旅游、现代产业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鼓励发展围绕旅游配套产业。重点推进襄汾县鼎临公司双龙湖农业生态观光园、山西三元煤业辛安泉域30平方公里旅游景区开发、太行水乡公司太行水乡景区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鼓励发展物流产业。以煤炭物流、农产品物流为重点,规范有序发展物流运输业,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仓储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以及集装箱中转站等物流设施的投入,引入物联网技术,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全面升级。重点推进长治市物流中心、太原罗克佳华公司物联网地眼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加快发展软件开发产业。积极引导软件开发企业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实现软件产业向工程化、规模化发展。全力推动太原市同昌科技公司应用软件、山西万立科技公司智能控制管理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以太原博视文化传媒公司合作共建动漫谷为契机,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研究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加快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提升产业组织水平。 围绕全省确定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按照“跟进提升、协作配套、错位特色、联合重组”的思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引导全省中小企业板块化发展,园区化承载,集团化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一批民营大企业、大集团,新兴起的产业领军企业和行业标兵企业。 增强协作配套能力。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主动围绕全省的主导产业和大规模的公司,发展协作配套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走“专精特优新”发展之路。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鼓励省内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组织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围绕大企业产业链开展配套服务,建立起稳定的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对产业链上起及其重要的作用的关键产品、关键环节、关键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自建、技改、招商等方式,构建起围绕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产品的配套协作体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通过参股合作、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企业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配套项目,加快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进一步深化在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育500家协作配套型有突出贡献的公司。 发展特色产业和小巨人型企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特色,围绕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按照差异、错位、补缺、替续的原则,充分的发挥比较优势,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小巨人型企业。把发展特色产业和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培育壮大县域特色明显、中小企业集聚明显、板块特征明显的块状经济。集中力量培育扶持精细化工、医药、新型材料、精密铸造、碳素、镁及镁合金加工、机加工、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10个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和扶持榆次纺机、祁县玻璃器皿、定襄法兰、太谷玛钢、阳泉郊区耐火材料、大同活性炭、怀仁日用陶瓷、永济芦笋加工等50个左右有一定产业基础、地方特色明显、企业比较集聚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产业集群,力争培育20个左右产值上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扶持500个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行业领军小巨人型企业。 推进企业集团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前提下,实施大企业、大集团计划。鼓励有实力的规模企业实行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联合兼并,力争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循环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加速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重点支持海鑫、安泰、通达、联盛、中钢等企业成长为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的公司集团;支持潞宝、常平、阳光、大土河、美锦等企业成长为营业收入100亿元的公司集团;支持华宇、长信、海威、金泽生物、粟海等企业成长为营业收入50-100亿元的公司集团。 |
||||
推荐产品
|
联系人:王经理
手 机:15069366883
Q Q:798574662
地 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